振动式防盗报警电路,Vibration alarm
关键字:振动式防盗报警电路
工作原理
压电陶瓷片B1作为振动传感器,它紧贴房门背面固定在门锁附近。集成电路IC和功率放大三极管VT2、扬声器B2组成音响报警电路,开关管VT1向IC提供正脉冲触发信号。
平时,晶体三极管VT1、VT2均处于截止状态,IC不工作,扬声器B2无声,整个电路静态电流仅为3μA左右。一旦窃贼撬锁开门,就会引起房门背面固定的压电陶瓷片B1产生振动。Bl输出一个微弱的电信号,使原来截止的VT1导通,电池GBl通过VT1向IC的触发端提供一个正脉冲信号,IC受触发工作。IC工作后,其输出端输出内储“叮-咚-”声电信号,经VT2功率放大后,驱动B2发出响亮的报警声。IC每受一次触发,B2会连续发出三遍“叮-咚-”声,时间约4s。
电路中,VT1未设置偏流电路,目的有两个:一是利用VT1导通需B1提供大于0.65V正向电压这一特性,使电路只对强烈的撬锁振动有反应,而对一般外界其他干扰引起的轻微振动无反应,从而提高了报警器的准确性;二是大幅度降低了电路的静态电流,使电池使用时间大大延长。一般每换一次新干电池,可工作一年多。电池GB1为IC提供合适的3V工作电压,GB2主要是和GB1串联起来,将VT2工作电压提高到6V,使B2发声显著增大。
元器件选择
IC选用KD-153H型“叮咚”门铃专用集成电路。该集成电路用黑膏封装在一块24mm x 12mm的小印制板上,并给有插焊外围元器件的孔眼,安装使用很方便。KD一153H的主要参数为:工作电压范围1.3V~5V,典型值为3V,触发电流不大于40μA;当工作电压为1.5V时,实测输出电流不小于2mA,静态总电流小于0.5μA;工作温度范围-10℃~60℃。KD-153H也可用HFC1500系列集成电路中内储“叮-咚-”声的芯片来直接代替。 晶体管VT1用9015或9012、3CG21型硅PNP三极管,要求电流放大系数β>50;VT2用9013或3DG12、3DK4.型硅NPN中功率三极管,要求电流放大系数β>100。
BJ选用普通HTD27A-1或FT-27型压电陶瓷片,其他型号的也可代用,但片径应尽可能选择得大一些,以提高报警器触发灵敏度。B2可用8Ω/0.25W小口径动圈式扬声器。GB1和GB2分别用两节5号干电池串联(配套塑料电池架)组成。
制作与使用
由于整个报警器所用元器件很少,所以不必另行自制电路板。焊接时,按前页图所示,将晶体三极管VT1和VT2直接焊在集成电路IC的芯片基板上,然后把它和电池G1、G2一同装入体积约70mm×60mm×20mm的绝缘小盒内。焊接时应特别注意电烙铁外壳一定要良好接地,以免交流感应电压击穿IC内部CMOS电路!压电陶瓷片Bl用长约20cm的双股电线引出盒外;扬声器B2用双股软塑电线(长度视楼房距储藏室的远近确定)也引出盒外。B2可装入一个塑料香皂盒内,并事先在面板开出音孔,制成漂亮的小音箱。
实际应用时,按照右图所示,将压电陶瓷片B1用三颗长约1cm的木螺丝钉固定(或用强力胶粘固)在紧靠储藏室房门背面的门锁部位,注意其金属基板面应平贴房门,并将报警电路盒也固定在房门背面;扬声器盒则通过双股塑皮导线引至楼上住人房间内。这样,一旦有窃贼撬锁开门,扬声器B2就会发出响亮的“叮-咚-”报警声。如果试验用手敲打门板需较大劲才能触发电路,可对调一下B1的两根接线头,则电路触发灵敏度肯定会提高许多。
|